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持续时间长达14年,成为目下国人新的共识。以侵略行为的开端作为这段全民不屈抗敌历史的开端,将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贯通,无疑是更符合历史的。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汗牛充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样貌,假设从1931年开始计算,则抗战主题影片至今有将近90年的历史。期间从曲折表达到正面迎击,由专注敌后到全面表现,甚至发展成为商业类型电影与历史纪录书写的新尝试。抗战主题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类型凝聚力的电影形制之一。在新近上映的《八佰》中,这种对中国电影工业建设具有相当正面积极意义的努力得到了落力发挥,又一次证明了此类题材无论在观众接受层面还是创作推进层面,都仍然具有很深的挖掘潜力。
如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产抗战电影,也是世界二战电影的重要一脉,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民抗战故事。
《狼山喋血记》《联华交响曲》《风云儿女》……
左翼电影以先锋的创作意识回应日益深重的国难
最早期的国产抗战电影中,多为唤醒民众、呼吁抗日救国的作品。
早在日本占领东北的两年以后,1933年,上海联华公司即出品了一部叫做《天明》的默片,由孙瑜编导,黎莉莉、高占非主演,讲述家乡遭到战火延烧下的表兄妹离合命运。同年同样由孙瑜导演的 《小玩意》则直接涉及到“一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