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景图》里的文化记忆
伴着悠扬的琴音和笛声,挑着担子的商贩在水网密布的街巷中穿梭,拿着风筝的孩童在黛瓦粉墙的民居前嬉戏……这些脱胎于仇英《清明上河图》、徐扬《姑苏繁华图》等古画的场景,以二次元的方式呈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最近,一款古风经营类游戏《江南百景图》走红,引发诸多关注与讨论。在游戏中,玩家将化身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从莳花植木到筑房造屋,亲手营建属于自己的江南。真实还原的文化遗迹、细节考究的生活元素,让人浸润于明代江南的诗画意境,重拾关于江南的文化记忆。
红楼栉比、画舫衔接的山塘街是明代江南最热闹的街区之一。《江南百景图》中复刻了苏州山塘街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狸猫石雕。山塘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七里,故称“七里山塘”。而在民间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七狸山塘”。传说刘伯温曾被朱元璋派到苏州视察,设七只石狸镇守山塘河,以固一方安宁。然而时过境迁,这些石雕下落不明,直到2006年,当地重修了七座神态各异的石狸,置于沿街桥畔。这七只“萌萌哒”石狸各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如今已成为古街上备受游人喜爱的景物。
在应天府的一隅,一座九层宝塔高耸入云,指尖划过屏幕,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江南百景图》中这座气势恢宏的宝塔,就是享誉世界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明代南京称应天府,大报恩寺是城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明永乐年间寺毁于火,明成祖朱棣下令于原址重建。这座寺院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至宣德年间才完工,其中最辉煌的建筑是通体琉璃、佛灯长明的九层琉璃宝塔。它矗立在长江的港口,是大明王朝繁荣的象征,令无数西方探险家心醉。落成200年后,荷兰画家约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