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太原8月9日电 题:古老手艺“锔瓷”让残瓷“起死回生”
作者 杨佩佩
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说的便是锔瓷,这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现年47岁的郭智军是一名锔瓷匠人,一堆残瓷在他的手中“起死回生”,成为一件件独具韵味的艺术作品。
锔瓷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其有粗活和细活之分,以前的“锔瓷匠”都是走街串巷,锔锅、碗、盆等民间生活用品,这便称为粗活。而细活所用工具更加小巧精致,锔钉则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古代多在达官贵人中流行,逐渐形成一门技艺。在北宋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里就有相关场景的描绘。
锔瓷重在锔钉,钉的尺寸、形状等取决于被修复物件的大小和胎壁厚薄,随物赋形。 韦亮 摄近日,在山西太原一家简朴的工作室里,铅笔、电钻、锤子等工具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在白炽灯光的映照下,身着中山装、戴着老花镜的郭智军正坐在工作台前利用锔瓷技艺修复一只破碎的黑釉碗。
伴随着敲敲打打的声音,郭智军整个修复动作如行云流水,经过捧瓷、对缝、细绳绑定、绞铜做钉、定点钻孔、锔钉、抛光等十余道工序,破碎的黑釉碗“涅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