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中国古人是如何应对瘟疫的
2020-03-27 17:18:10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在《历史视角看瘟疫》课程中,讲述了中国古人是如何应对瘟疫的。

  中国古代最早发生的传染性瘟疫是在什么时候,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就是殷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虫”“蛊”“疟疾”“疾年”这些文字的记载。特别是“疠”这个字,在中国古代文字中就是瘟疫的意思。这个字在《尚书》《山海经》和《左传》中都曾出现过,这些应该是中国较早的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但是,具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曾经发生过什么瘟疫,现存的文字并没有记载。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瘟疫。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关于这场瘟疫的文字记载,是曹操的儿子也就是魏太子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写的一封非常有名的信。这封信被收录在《昭明文选》中,标题为《与朝歌令吴质书》,是写给朝歌令吴质的。曹丕在这封信中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徐、陈、应、刘,指的是“建安七子”中的徐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