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匹配“宅生活”?
2020-03-10 11:13:01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匹配“宅生活”?

  新华社记者周玮、施雨岑

  因为疫情,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暂时闭馆,线下文化体验按下暂停键。

  闭馆不闭网、资源汇“云端”。在这个特殊时期,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纷纷开启“云端”模式,推出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各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大大丰富了疫情防控“宅生活”,也为下一步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启示新思路新方向。

  以读攻“毒”助力战“疫”

  阅读使人愉悦,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湖北省图书馆针对疫情特别推出“方舱数字文化之窗”,整合海量数字资源进行文化服务,为人们送去精神食粮,以读攻“毒”,助力战“疫”。

  让大家足不出户便可纵览中外图书、古今典籍,国家图书馆通过官方网站、国家数字图书馆APP等渠道,为读者提供中文、外文资源库以及馆藏特色资源库服务,涵盖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音视频等多种类型数字资源。

  上海图书馆向读者推荐了160余种数据库,推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动态、免费电子书单、数据库使用指南、微讲座等系列资源合集;甘肃省图书馆开展“陇上文化行”活动,精选名家经典彩色连环画,推荐春节习俗、国学经典、名著传说等图文并茂的经典故事阅读;金陵图书馆推出“长假阅读不打烊”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小朋友们在家中就可浏览“网上少儿图书馆”中精选古诗词、文学作品等优质数字资源……

  “正愁不能借书,如何完成阅读作业,这下不用担心了”“一卡在手,全球都有”……一些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读者由衷点赞。

  保护城市记忆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为传递抗疫正能量,留存战“疫”记忆,郑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纷纷启动抗疫文献资料征集,收藏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并将进行妥善保存和开发利用。

  “云展览”给文物“活化”带来新启示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博物馆春节期间共上线展览2000余项,涉及历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科学标本等多个门类的藏品和展品,春节期间博物馆网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

  宅家“云观展”,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文化生活新方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