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承德12月6日电 (记者 张桂芹)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召开的“避暑山庄恐龙足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透露,经中、美、澳科学家研究,此前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地面上发现的近300枚恐龙足迹,属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交界时期的恐龙足迹,而且保存完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和地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价值。
避暑山庄恐龙足迹拼图 邢立达团队提供据了解,避暑山庄发现恐龙足迹最早的记录是在1992年4月5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福尔曼以及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黄润华等到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参观期间。后来经过鉴定,证实了福尔曼等人的发现和推测,并且找到了化石的产地。
须弥福寿之庙地面的恐龙足迹 邢立达团队提供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发现恐龙足迹,多年来一直有媒体陆续报道,但从没得到官方权威机构证实。
2007年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率领的团队陆续对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恐龙足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经过探勘,专家们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内找到散落在各处的大大小小恐龙足迹近300枚。
足迹化石的原产地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