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悦然去世:“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 观察家
马悦然不仅是中国文学通往世界的桥梁,更是中国作家通往诺贝尔文学奖的桥梁。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7日,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先生与世长辞,终年95岁。
很多人对马悦然的认知,停留在“精通中文”“曾力挺莫言”上,但他更是中国文学走上世界舞台的推动者。他燃起了灯,让国外更多人看到了中国文学的样貌。
和许多半路出家的欧美汉学家不同,从1946年,时年22岁的马悦然就师从汉学家高本汉教授,开始学习汉语。1948年,马悦然作为实习大学生首次来到中国,并亲历了新旧中国的世代交替,对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1965年,在他被母校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聘为汉学教授的时候,开始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对于欧美汉学家而言,翻译中国著名作品是“传统项目”,但往往都相对忽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马悦然不一样。作为汉文字专业学者,马悦然的翻译作品不仅严谨、贴切,更做到了“信达雅”。而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译注和评介,几乎遍及各个时期和所有文类,并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1900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