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在北京召开“美团大学”成立仪式发布会。美团联合创始人、美团大学校长穆荣均表示,未来十年,美团大学将与国内1000所院校达成合作,带动1亿生活服务从业者数字化发展。
据悉,美团大学下设八大学院,涵盖餐饮、外卖、美业、酒旅等多个生活服务品类。截止目前,已累计培训超过3000万人次,输出课时超500万小时,覆盖全国455座城市。
在主题为“机遇与挑战:生活服务业人才数字化发展之路”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月、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郑艳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MTA/MBA教育中心主任骆欣庆,以及美团大学餐饮学院院长白秀峰和美团大学袋鼠学院院长白晨等来自院校、行业协会和美团大学的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产教融合,为生活服务业培养高质量数字化人才等话题。
数字时代从“有业”到“乐业”
中国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曾说过,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表示,新业态催生了新职业、新技能,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需求。在他看来,美团大学让每一位生活服务从业者都能与数字时代同行,是数字时代的“乐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月表示,生活服务业人才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行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郑艳秋则认为,职业院校存在产教脱节的问题,培养出来的都是单一技能型人才,而新经济时代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
对此,美团大学公益讲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MTA/MBA教育中心主任骆欣庆认为,职业培训的意义就是“二次加工”,生活服务业的市场化导向非常明确,美团大学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提供方法论、流量,让更多生活服务从业者因之受益。
“美团趟开了一条康庄大道,将更多生活服务从业人员引入。而美团大学成立的本质是赋能生活服务业,被赋能的生活服务从业者将驱动国家发展得更好。这同时也承担起了一份社会责任。” 骆欣庆说。
美团大学致力于解决商家经营痛点
实际上,职业教育不仅需要院校参与,也与商家的经营诉求息息相关。在美团大学餐饮学院院长白秀峰看来,餐饮行业要围绕用户需求来经营,商家可通过美团大学这样的平台,学会分析数据,洞察用户消费习惯。因此,美团大学可以从技能维度、经营维度和认知维度,来提升商家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
美团大学袋鼠学院院长白晨认为,餐饮商家数字化转型的矛盾集中在外卖业务,主要是因为行业在快速发展,而从业者管理基础滞后。痛点体现为两方面:商家无法掌握更多数字化工具或营销方式,缺乏高质量数字化人才。因此,袋鼠学院以线上课程+线下培训的方式,覆盖更多餐饮行业商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经营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立仪式发布会上,美团联合创始人、美团大学校长穆荣均指出,美团大学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协会组织、职业院校等生态伙伴一起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
李月表示,为了推动产教融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从“定标准、建资源、育人才、做研究”四个方面,加强与美团大学的合作:首先,共同起草制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等标准,并向行业推广;其次,共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开放新技术、新职业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再次,面向生活服务从业人员,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培训;最后,共建深职院美团数字生活研究院,加强生活服务业领域相关的产业、产品、技术和标准的研发。
郑艳秋提出,除了建立标准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培训中心以外,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与美团大学的合作,还将结合区域需求重点展开。她以北京昌平区回龙观社区举例,这里生活有81万人,其中,70%是年青人,他们有大量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最终能够让职业教育能够和生活服务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美团大学袋鼠学院院长白晨认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建立,需要美团大学发挥平台经济作用,也离不开院校的助力。只有不断为生活服务业输送高质量数字化人才,才能推动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美团大学的愿景是成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人才的大本营,将长期致力于“提升职业技能、助力行业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扩大社会就业”四方面的价值创造,让每一位生活服务从业者与数字时代同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