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早准严细,西陵峡村战“疫”四字诀
2020-02-17 15:19:44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本报讯(记者刘冰,通讯员郑家裕、向红梅)虽然疫情形势严峻,长江边的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依然生机勃发,冬季成熟的纽荷尔脐橙还有部分悬挂在枝头,映照一江碧水,荡漾出无限春意。

这里是秭归屈原镇南大门,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核心区,是水陆交通之要冲,全村719户1811人,过年期间,有48人从武汉返乡。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月13日,该村无一感染、无一疑似、无一发热。秘诀是什么?14日,记者走进该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防疫部署:早  

“1月22日,秭归发布微信公众号转发一条重要推文《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当时看到我的心里就咯噔一下。”西陵峡村党总支书记熊应刚说,让总书记如此重视的疫情,又发生在武汉,又是春节返乡期间,必定形势严峻。这个头脑灵活、思维清晰的村带头人马上想到,农村虽地广人稀,不易聚集人群形成交叉感染,但春节必定有从武汉返乡的农民工,只要先管好这群人,就掐断了病毒传播的源头。

迅速行动,紧急会议,成立工作组,确立包组排查工作责任制,村里6个村干部每人包一组,村落理事长负责协助,挨户上门、全方位摸排,重点排查武汉返乡和宜昌市以外返乡人员。疫情不容耽误,时间就是生命,熊应刚规定两天时间建立返乡人员台账,全面掌握他们的行踪、返乡时间、与人接触情况,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

两个微信群临时建立,一个武汉返乡人员健康群,由村医熊佳春负责,将48个武汉返乡村民“一网打尽”,每天督促测体温,报告身体状况;一个工作人员交流群,随时汇报工作动态、交流工作情况、解决工作难题。

“到了1月24日(大年三十),我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本账,哪家有返乡人员,在村里哪个方向,回来后,他和哪些人有接触,走动了哪些地方我基本能摸清。”熊应刚说,搞清楚这些他才安心吃了顿年夜饭。

防疫管控:准

年节时期,村两委干部加上一个扶贫专干,只有6人,但排查、宣传、劝导、值守等工作每一项都任务繁重,如何落实?西陵峡村的办法是抓关键、带全面。

织密一张网。迅速发动村里党员、民兵、村落理事长和两长八员补充到抗疫队伍,民兵管路、党员管宣传、理事长和两长八员管村民,各方人员力量密切配合,责任到人,形成群防群控局面。

抓好关键点。村医,是疫情防控的前哨;健康监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返乡人员,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准确掌握全村人身体状况和变化情况,村医熊佳春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全村健康档案,以第一次全面排查为基础,通过买药、问诊等记录密切监测全村村民身体状况,发现疑似人员及时上门排查。对48个武汉返乡人员实行主动对接、重点监控,每天报告身体状况,不定时进行上门走访。

管控关键路。1月25日,全村在鲤鱼潭、风竹坪、四季沟、庙坪、吕家坪5个路口设卡,全面锁紧进村、出村和村落之间交通关口,由6个民兵专职把守。“鲤鱼潭隧道是经过西陵峡村通向县城的唯一通道,把好这一关至关重要。”熊应刚介绍,两个民兵24小时轮值,严控村里人无特殊情况不出村,村外车和人无通行证不进村,切断疫情扩散蔓延通道。

“打蛇就要打七寸,首先把最要紧、最关键的地方抓住,就能事半功倍。”熊应刚说。

人员管理:严

“熊书记,我看见从武汉回来的向某今天出了门,没戴口罩。”2月5日,熊应刚收到村民的来电,立马驾车赶到现场,批评、教育、劝导,熊应刚噼里啪啦一阵说得对方心服口服。了解到对方不戴口罩是因为已经用完没有买到,他又赶紧回村委会拿来备用口罩送去。

早在1月22日,熊应刚就在村民微信群里广发告示,不聚会、不串门、不拜年,全体村民居家隔离,只要跨出大门一步就必须戴口罩,欢迎村民互相监督,自己的电话就是热线电话。熊应刚把自己的手机与村里“大喇叭”绑定,每天巡视两次以上,看到什么不规范的行为,打开手机就直接喊话,全村播报,“虽是不点名批评,但也有震慑效果。”

为提升村民防疫意识和知识,西陵峡村充分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微信群、QQ群、张贴公告标语、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宣传政策法规。村内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积极行动,自创了许多接地气、有特色、合村情的宣传段子,既能逗乐又能教育警示。

针对48个返乡人员,村干部一一上门,要求以户为单位封闭式隔离观察,隔离期不低于14天,村医负责身体健康监控,村干部负责物资代购送达,村落理事长负责对其“人盯人”监督,严防擅自外出。

1月25日(正月初一),村里91岁高龄的黄德生老人去世,熊应刚他们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孝家治丧送去免费口罩。说形势、讲道理,要求白事简办,提出五个要求:停丧只能一晚、人员严控25人以内、左右邻居不守夜、不闹夜不放哀乐、抬丧人员减半。春节期间,在村委会的严管和监督下,西陵峡村4起红事停办,2家白事简办,有效防控了人员密集带来的病毒传播危险。

服务群众:细

“西陵峡村依山傍水,盛产柑橘,空气好,群众向来身体健康,疫病当然绕道而走。”熊应刚说,但做起防控,他从不掉以轻心。

防“疫”战打响之初,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物资紧缺,为避免村民慌乱,村名誉书记史东梅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及时筹集了一批防疫物资,捐赠到村。正月间,村里免费给村民发放口罩,做到全员、全域、全业,每天安排专人对全村各出入口、垃圾桶、公共场合等重点位置进行消杀,切实达到防控预期,让群众安心生活。

行走在村道,我们碰到好几个志愿者,手提肩抗,给百姓送物资。“交通管制,村民购物不便,我们安排有3个村干部兼职快递员。”熊应刚说,村民每天通过发微信、打电话等方式告知需购物资,村里负责统计,每周统一到超市购买2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