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冰 通讯员周华山
2月4日,居家隔离的湖北省秭归县人民医院医生姜黎莉把自己关在卧室。门外,老人哄着哭闹的2岁的小女儿,姜黎真想推门出去,手放在门把手上又作罢。
“还有8天。”姜黎莉心里默念着,过了14天隔离期,她才可以抱起粘人的小女儿。
姜黎莉是秭归县第一批冲上“抗疫火线”的医护人员之一。1月22日,秭归县人民医院成为该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姜黎莉义不容辞地来到工作岗位。她每天接诊50多个发热患者,忙倒是其次,主要是穿上防护服后就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每次戴口罩、帽子、护目镜、穿防护衣、隔离服需要半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也节省本来就有限的防护物资,姜黎莉每天连续工作8小时忍住不吃,实在口渴了才抿一小口水。每次脱掉防护服时,捂得满身满脸都是汗,湿透的头发粘在额头,手部皮肤被汗水泡得发皱。
最难熬的是夜班,姜黎莉一个人守着半层楼的诊室,等待随时可能到来的病人。倦意、困意与深夜中的恐惧一起袭来,但为了及时救治患者,她必须咬牙坚持。
1月30日,是姜黎莉值班周期的最后一天。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对家庭成员的交叉感染风险,医院将直接接触高危病人的医护人员安置在附近一家酒店休息。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姜黎莉突然接到了丈夫甘元容打来的视频电话:“你回家后注意和孩子们隔离,我这几天可能也要去隔离病区工作了。”
“你等我回来给你收东西!”姜黎莉在电话中对丈夫说。
甘元容是一名具有重症医学科10年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当疫情来袭时,他时刻关注病程发展。看到疑似病例数目日益增多,甘元容主动向院领导请缨:我有经验,让我到一线去!
妻子正在抗疫一线奋战,家中两个孩子怎么办?甘元容早就搬来“救兵”,让家中两位六旬老人照顾孩子们,解除夫妻俩投入“战疫”的后顾之忧。
1月30日晚上,经过仔细体检确认身体无恙的姜黎莉从医院回家进行居家隔离。
但甘元容还是没等她归来,自己匆匆收拾了几件内衣奔向了隔离病区的战场。
姜黎莉知道,丈夫前去的隔离病区直接面对的是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感染的风险更高。她听着门外小女儿找妈妈的哭声,心中略有些不安。
与丈夫没打上照面,千言万语的叮嘱都压在姜黎莉心头。隔离病区全封闭管理,甘元容连电话都没带。2月14日,甘元容才会结束这次任务,再在酒店进行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才能回家。
“只怕等他回来,小女儿又该跟他生份了。”姜黎莉对笔者说,两口子工作都忙,跟孩子呆一起时间少,这次两人相继上“战场”,过段时间又得花大把时间弥补亲子感情了。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