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晚,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在京演出剧照本报记者党云峰/文陈曦/图1959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次进京演出,我国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过该剧后给【详细】
2019-10-17 17:45:03
10月12日,以“大美非遗【详细】
2019-10-17 17:45:03
本报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张贺)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14日在京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呈现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中国作协个人【详细】
2019-10-17 17:45:01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记者勿日汗)近日,根据蒙古族革命烈士多松年的英雄事迹改编的二人台革命历史剧《多松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上演。据了解,这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二人【详细】
2019-10-17 17:45:01
中新网兰州10月15日电 (李莺赵新军)甘肃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15日披露,连日来,张掖市肃南民族歌舞团通过特有的裕固族文化相继赴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交流演出,传递醇厚的中国味道【详细】
2019-10-17 17:45:00
中新网盐源10月15日电(起钰婷韩金雨)“12岁时,我就听街头巷尾的老人们吹笛子,渐渐地自己也喜欢上了,便跟着学。到16岁的时候,我已经能吹着甲搓笛,带领整个舞队跳甲搓舞了。”15日,60岁的【详细】
2019-10-17 17:44:57
10月12日晚,“宝贝爱中华【详细】
2019-10-17 17:44:55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中,交响乐与舞蹈《渡江渡江》演出场景。本报记者陈曦摄本报记者叶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新的里程碑,具有丰富的思【详细】
2019-10-17 17:44:55
10月13日,《国戏【详细】
2019-10-17 17:44:46
10月12日,由贵州省杂技团演出的“我和我的祖国”【详细】
2019-10-17 17:44:46
朱永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国家文物局指导,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与天久长【详细】
2019-10-14 21:17:51
何尊 西周早期宝鸡市贾村镇征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何尊铭文谈晟广9月10日至12月17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与天久长【详细】
2019-10-14 21:17:51
中新社厦门10月11日电题:“敦煌女儿”讲述敦煌之美:现在要“出洞”弘扬中新社记者杨伏山“过去我们要‘进洞’保护,现在我们要‘出洞’弘扬,要让敦煌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誉为“敦煌【详细】
2019-10-13 17:43:02
【详细】
2019-10-11 14:50:53
【详细】
2019-10-11 14:50:52
【详细】
2019-10-11 10:52:12
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带来京剧《天女散花》选段戏曲演员在合肥园演出地方剧种黄梅戏2019园博音乐会演出现场国庆有约,园博有戏。10月8日,为期7天的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顺利闭幕。自10月2日起【详细】
2019-10-11 10:52:12
9月13日,江苏省苏州市首届江南汉文化艺术节在虎丘山风景区举行。200名身着汉服的少年组成了壮观的巡游队伍,展示汉服的古典之美。 华雪根摄(人民视觉) 10月6日,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风景【详细】
2019-10-10 11:33:25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29日电 (陈峰)“‘布丝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帮助包括3500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在内的近1.6万名妇女就业。”29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席梁淑琴在“布丝瑰工坊汇暨现代民族时【详细】
2019-10-09 13:27:32
10月6日,在法国尼斯马塞纳博物馆,观众使用手机拍摄一件展品(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徐永春摄新华社法国尼斯10月6日电通讯:当“中国白”遇上“尼斯蓝”新华社记者徐永春第二届“中国白”国际【详细】
2019-10-09 13:27:30
新华社澳门10月3日电(记者王晨曦)“亚正戏画【详细】
2019-10-09 13:27:30
10月8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近日,一部展现敦煌古乐文化的大型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在兰州与观众见面。该剧借助音乐、影像、灯光、机械、装置、舞美道具等,结合真人演艺,生动还原了【详细】
2019-10-09 13:27:28
【详细】
2019-10-09 13:27:28
中新网盐源9月28日电 (起钰婷)左手握着“布子”(摩梭语),右手拿着缠绕彩线的“布垮”(摩梭语),双脚有节奏地轻踩踏板,运作中的织布机不时发出“咔嗒”声响,28日,在四川泸沽湖景区摩梭【详细】
2019-10-04 12:58:00
中新社西宁9月28日电 (鲁丹阳)交领襦裙、琵琶飞袖、晕染红眸、点绛红唇……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随着“汉服热”的升温,汉服从一个小圈子里的亚文化,逐渐发展为公【详细】
2019-10-04 12:58:00
关于中国文化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