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
2019-10-31 10:54:58  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分享:

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现场刘侗摄

朱恒夫

国庆长假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成功举办了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其做法给振兴戏曲工作许多有益的启示。

戏曲得以传承的要素包括观众、演员、音乐与剧本。没有演员,自然就不可能将剧目呈现在舞台上;而声腔音乐是戏曲的灵魂,倘若没有动听的声腔音乐,戏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剧本是剧目的基础,一个剧目如果没有思想意义较大、故事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的文学剧本,就不可能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然而,演员、音乐与剧本的问题,都能够通过主创人员的主观努力得以解决,大量的、忠实的观众却难以轻易获得。

戏曲的发展历史证明,观众多,则戏曲盛;观众少,则戏曲衰。以昆曲为例,明代万历年之后,之所以能够风靡大江南北,就是因为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迷恋它;之所以在清乾隆年之后,败北于花部,根本原因是它不再受到多数观众的欢迎,“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戏剧欣赏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有了戏剧的萌芽,只不过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其成长速度较为缓慢。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离不开戏剧,渴望从戏剧中得到知识,得到教育以及美的享受,仍然对戏剧充满了感情。当今社会凭借着科学技术创造出了诸多新的戏剧表现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人们对戏曲、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等的兴趣也逐渐转移到了这些新的戏剧上。相比于传统戏剧,影视剧在讲述故事、构建场景、塑造人物、诸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呈现等方面有很多优势。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的物质条件和新的戏剧形式,改变了人们生活和休闲的方式。大多数人现在通常用两种方式打发休闲时间:一是下班之后“宅”在家里看影视剧;二是在节假日期间去旅游。为了让传统戏曲在变化了的社会中继续生存发展,文艺工作者们便循着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探索着戏曲生存发展的新途径,比如制作出戏曲电影、戏曲电视剧、戏曲动漫、戏曲网络剧等,让戏曲有了新的传播方式。但是,对于人们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2019. 中国文化新闻网 www.zgwh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zgwhnews.com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